金吾财讯 | 今年以来,医疗保健板块持续修复,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年内累积涨幅达到72.46%,创新药板块表现尤为突出,万得创新药指数年内升幅亦超42%。
近期创新药板块升势更为凶猛,本周恒生创新药ETF累计涨幅达到12.49%。港股多只个股涨幅超20%,乐普生物(02157)累涨62.04%领跑,丽珠医药(01513)、康诺亚(02162)分别上涨27.15%和25.14%,三生制药(01530)、康方生物(09926)、复宏汉霖(02696)等16只成分股悉数录得两位数涨幅。
易方达基金指数研究部总经理庞亚平表示,今年以来跨国药企大幅增加在中国的创新药专利的采购,1-5月采购金额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,验证了我国创新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。中金公司亦提到,长期看,中国创新药在经历跟随创新沉淀后,已经进入渐进式创新时代,开始具备国际竞争力。
政策端:全链条护航创新药发展
从创新药审批加速到医保支持力度加大,政策端一系列举措正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,成为板块走强的深层支撑。
6月30日,国家医保局与卫健委联合发布《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从研发、准入、支付等环节提出16条支持政策,明确“加快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,推动多层次支付体系完善”
7月15日启动的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进一步强化“新政”导向:
· 严守“新药不集采”原则:55个纳入集采的品种均为仿制药,创新药及协议期内国谈药均被排除,避免“内卷”压缩企业利润空间。
· 优化质量监管:提高投标企业资质门槛,要求生产线2年内无GMP违规,并实施“低价声明”制度,遏制恶性价格战。
· 差异化报量规则:医疗机构可按品牌报量,临床认可度高的企业有望获得稳定份额,同时为创新药留出市场空间。
摩根大通指出,鉴于近期政策讨论聚焦于防止行业过度竞争、优化“最低价中标”模式,叠加本次第11批国家药品集采中市场规模较大的“重点品种”数量较少,该行预计本批次药品价格下调幅度将相对温和,对中国大型制药企业的影响也将逐步减弱。
花旗则表示,此次集采规则的优化释放了政府支持行业创新、推动理性竞争的积极信号。基于此,该机构预计本批次药品价格降幅将保持温和态势,综合来看,对主要药企的整体影响有限(预计不超过3%)。
支付端:商保目录扩容缓解创新药商业化压力
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首次增设“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”,聚焦5年内上市的独家新药及罕见病用药,允许通过商保覆盖超出“保基本”定位的高价创新药。新版目录将于10-11月发布。
交银国际指出,首个商保创新药目录旨在纳入超出基本医保范围的品种,有望创造比医保谈判更宽松的定价环境,并在多方面享受和医保目录相似的待遇。长期内保费和创新药支付规模有望呈数十倍增长。
世纪证券指出,此举将重构多元支付体系,商业健康险支付占比有望从目前的不足5%提升至15%以上,显著缓解创新药商业化压力。
港股创新药板块获机构看好
市场与政策的双重驱动下,机构对于创新药行业的发展逻辑也有了更细化的分析。
中邮证券表示,港股创新药板块持续受益于“海外大额BD预期+政策支持”双轮驱动,接下来的25年医保谈判、集采优化等政策持续推进,政策面和资金面双重驱动,创新药板块表现有望持续走强。
交银国际从估值维度分析指出,当前港股创新药板块仍具显著吸引力:其一,头部药企前瞻市销率(PS)与熊市以来历史均值基本持平,虽略高于美股可比公司,但营收增长预期亦远高于后者;其二,港股龙头收入达峰时市销率约3倍(个别仅2倍),显著低于美股平均4倍水平;其三,2025年上半年内资通过港股通持续加仓,而外资创新药持仓仍处于底部,配置性价比突出。